在冬瓜山铜矿的后厨里,总能看到一位鬓发斑白却神采奕奕的身影。他围着围裙,手握锅铲,动作利落地翻炒着大锅里的菜肴,升腾的热气笼罩着他的笑容——他叫张令芝,今年五十有余,是职工餐厅的“新人主厨”,也是同事们口中的“老张师傅”。
从“工装”到“围裙”
张令芝从年轻时就工作在冬瓜山铜矿生活服务公司,从浴室工到空气源工,几十年如一日,他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岁月流转,曾经的青年渐渐鬓角染霜,但张令芝那份踏实与热忱却从未褪色。
近年来,随着单位人员结构的调整,许多老同事陆续退休,班组人手紧缺。为支持单位精减班组工作的需要,2023年3月,作为老党员、老班长的张令芝站了出来,到厨房工作。这一转变,让张令芝放弃了自己前半生在单位所学,与锅碗瓢盆结下了不解之缘。
脱下工装,系上围裙,张令芝的“厨房课堂”开始了。面对灶台,这位老师傅成了最认真的“学徒”,天不亮就到岗备菜,跟在老师傅身后学切配、练火候,从最简单的"摘、洗、切、烧",再到烹制成成品上桌,张令芝一步步做起。大锅菜分量重、火候难控,他就把每道工序记在小本上,下班后对着菜谱一遍遍比划,一年多的努力学习,“老张师傅”的菜品让越来越多的职工竖起大拇指。
舌尖上的“暖心人”
“要让大家吃得饱更要吃得好!”这是张令芝常挂嘴边的话,几十年的工龄让这位老师傅将厨师的新身份看得很重。无论是家常小炒还是油荤大菜,张令芝准备的每一道菜品,都蕴含着对美食的执着追求和对用餐职工的深情厚谊,合口的菜品、贴心的服务、干净舒适的用餐环境,他和班组让食堂的烟火气里藏着“家”的味道。
坚持以质量为先的原则,在服务行业深耕多年的张令芝格外注重食材的新鲜度和质量,每餐的食材都过问、检查,守护员工“进口”的卫生健康。菜品好不好,用餐的人说了算。不拘泥于单一菜品,张令芝还会根据职工的口味需求和用餐反馈,不断改进菜品,增添花样。在提高菜品的口感和品质基础上,照顾好绝大多数职工的口味。“只有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帮助我们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共同进步嘛。”张令芝说。
如今的张令芝已是后厨的“主心骨”,但他依然保持着那股“学徒劲儿”。新员工来到班组,在闲暇之余,张令芝会手把手向新人传授翻炒、调味等烹饪技巧:“手腕要稳,油盐要匀!”在锅铲与铁锅碰撞的声响中,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示范和讲述。
热心的人干热心的事。在班组里,张令芝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坚持开展“党员献厨艺”和“营养班中餐”活动。他通过“传、帮、带”,不断提升自身班组其他职工的岗位技能,让更多的人加入并做好职工胃里的暖心工程。
从浴室到厨房,从“老班长”到“新厨匠”,张令芝在烟火氤氲中书写着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只要单位需要,我这块‘砖’还能继续搬!”张令芝笑道。灶火正旺,锅铲翻飞,这位“50+”老师傅、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身影,在升腾的热气中愈发清晰。
(汪志胜 张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