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技术分公司金冠项目部,总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的身影:他时而俯身检查仪表参数,时而与工友讨论技术细节,眉宇间透着专注与坚毅。他,就是电仪综合班班长孔晔。扎根一线二十余载,从一名普通电工成长为技术骨干,他以匠心为笔,以汗水为墨,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
难题面前,党员就该冲在最前面
1996年,18岁的孔晔以电工身份踏入铜陵有色。二十八载,他从普通技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电仪尖兵”,带领团队攻克无数技术难关。2024年5月,金冠铜业双闪厂区大修启动,孔晔所在班组承接了16项任务,其中硫酸转化器温度点检查更换堪称“硬骨头”——作业环境高温、腐蚀性强,且需在25天内同步完成全厂UPS设备升级和高压柜维保。
“时间紧、任务重,但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他带头制定“分段攻坚、多点联动”方案,将班组分成三组,自己坚守在最危险的转化器区域。为精准定位故障点,他长时间趴在设备夹层中,耐心逐段排查线路。汗水浸透工装,他却打趣道:“这温度,权当蒸桑拿!”最终,班组提前两天完成任务,业主方竖起大拇指:“有孔班长在,我们放心!”
带队伍,既要传技术更要传匠心
作为班组长,孔晔深知“独木难成林”。他常对组员说:“技术是饭碗,但责任心才是金饭碗。”他在班组创新实施“技能轮训制”,每周组织案例分析会,鼓励班组成员跨工种学习,做到一专多能,不断提升业务水平。青工张文熙初学仪表调试时频频失误,孔晔手把手教他校准参数,甚至自掏腰包购买专业书籍相赠。“孔班长教的不只是技术,还有那股子较真劲儿。”张文熙说。如今,该班组全员持证上岗,超一半人员“一人多证”。
2024年,他推动的“5S管理样板间”成为项目部标杆。库房里,工具按使用频率分层摆放,标识清晰如“作战地图”;施工现场,“工完料尽场地清”的铁律让业主单位不禁赞叹:“这里不像工地,倒像实验室!”
创新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设备会老化,但技术必须与时俱进。”孔晔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故障案例和改进思路。2021年,针对金冠铜业分公司卡尔多炉炉体拆装周期长的问题,他与项目部技术团队提出“设备升级法”和“考核管理法”,通过采购新手拉葫芦并改造行车限位、设立二级考核制度,成功将工期缩短约60%,有效提高了维修服务满意度;2024年,他参与的冶炼电除尘阴极吊挂瓷套管检修改进工艺,避免了高空作业的风险,极大减少了检修时间,为企业节约成本超百万元,并荣获工程技术分公司合理化建议一等奖。
在党支部“党建项目攻关”中,他主导实施的《皮带秤精准校验》项目,通过优化校验流程和改进技术手段,显著降低了计量误差,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为生产线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谈及创新,他目光灼灼,谦虚地说“一线是问题的源头,也是答案的沃土。”
荣誉背后,是平凡中的坚守
翻开孔晔的履历,荣誉熠熠生辉:荣获2021年度工程技术分公司“优秀员工”,连续两年荣获工程技术分公司“首席员工”称号,在集团公司组织的班组长培训中获得“最具表现力奖”……然而,他最珍视的却是2024年班组所获评的工程技术分公司“先进班组”称号,因为这是集体荣誉。“没有弟兄们绷紧每一根弦,哪有这些‘金字招牌’?”
与孔晔对话,能清晰感受到一名维修工人的纯粹:谈及技术,他滔滔不绝;说到荣誉,却轻描淡写。他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二十八年的专注与热忱,深刻演绎了如何把‘安全’‘责任’四个字,刻进每一次接线、每一组数据、每一项检修作业里。
(胡文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