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铜山矿业分公司埋深超过600米的矿井下,黑暗与寂静笼罩着每一寸空间,但这里却是无数矿工用汗水与智慧书写奇迹的战场。铜冠矿建公司铜山铜矿项目部经理徐志国,便是这片战场上的“领航者”。扎根矿山26年,他从一名普通生产工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优秀管理者,用责任与担当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以创新与智慧驱动管理效能升级,带领团队连续3年实现“安全零事故、环保零事件、产量年年超”的优良业绩,成为躬耕深井的一面旗帜。
筑牢矿井“生命线”
“井下作业,安全大于天!”这是徐志国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面对铜山矿业分公司井下复杂的地质条件和高温高湿的恶劣环境,他深知安全“一失万无”。为此,他牵头搭建了“全员风险预控体系”,将安全生产责任细化到每个岗位、每道工序,并推行“隐患随手拍、问题不过夜”制度,让一线员工成为安全监督的“第一哨兵”。
2023年,在负613米中段17-2号采场大孔作业中,徐志国凭借多年经验,敏锐发现巷道顶板岩层存在异常松动迹象,当即叫停作业并组织撤离。仅仅半小时后,顶板发生局部垮塌,因处置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徐经理就像矿井里的‘活雷达’,有他在,大家心里踏实!”工友们感慨道。
挖出管理“真金”
为打破“经验式管理”的局限,徐志国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融入团队建设,推行“目标量化+绩效激励”模式,设立“创新提案奖”,鼓励员工从“执行者”转变为“思考者”。仅2024年,该项目部团队提出的设备工艺改进方案就为企业节约成本超36万元。
“管理者的价值,在于让每个人都成为主角。”徐志国深知,深井作业离不开团队的默契协作。他建立“师徒结对”机制,让技术骨干与新人结成“一对一”进行传帮带;每季度组织“井下技能擂台赛”,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主动关心关爱员工,及时帮助困难员工解除后顾之忧。
2023年,负658米中段11线废石溜井因地质突变陷入停滞,徐志国带领团队连续奋战48小时,吃住在矿井,最终通过优化支护方案突破瓶颈。当任务完成时,满脸矿尘的他和队员们长吁一口气。“咱们这支队伍,就没有啃不了的硬骨头!”徐志国自豪地说。
点燃创新之火
2023年10月,铜冠矿建公司在该项目部创建了“徐志国劳模工作室”,将其作为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助力科技与管理创新的有效载体。工作室通过开展精益课题、改善提案、合理化建议、创新创效等活动,充分激发一线员工的创新活力,培养出一批学习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骨干技术人才。
“深埋的矿藏不仅仅是战场,更是我们奋斗者的舞台。”徐志国用行动证明,优秀的管理者不仅是制度的执行者,更是价值的创造者、团队的凝聚者、初心的守护者。他的故事,正激励着身边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守护矿山之“家”
26年来,徐志国几乎将所有时间奉献给了矿山。妻子曾数度埋怨他“把家当旅馆”,他却说:“井下的兄弟也是家人,他们的安全比我回家更重要。”如今,他的管理经验被业主单位推广,但他依然坚持每天下井巡查,“只有人在井下,脚踩在采场上,心里才踏实”。
徐志国的身影依然穿梭在矿井的每一个角落。他说:“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挖出地下的‘宝藏’,更要挖出管理的‘真金’。”在这矿山开采的征途上,他用责任、创新与情怀,点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
(朱礼宝 曾红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