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至今,在哈萨克斯坦的冰天雪地中,在刚果(金)的辽阔原野上,一群铜冠矿建公司的建设者们背起行囊,远离家乡。他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创建了一个个标志性的优质工程,让“铜冠矿建”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也彰显了“大国工匠”的杰出风采。
周飚:哈萨克斯坦项目上的“钢铁脊梁”
周飚是铜冠矿建公司2024年度“优秀管理工作者”。从20岁加入铜冠矿建公司开始,他便踏上了不断进取的征程。从一名安装工逐渐磨砺成长为铜冠矿建公司机电安装分公司的副经理。2024年,周飚被委以重任,踏上哈萨克斯坦裹满冰霜的大地,投身到充满挑战的哈铜工程中。
整个工程的安装工作都落在他的肩上,工作量巨大,涵盖了井筒装备安装、提升机安装、地表大型井架吊装以及钢丝绳的挂设等复杂工作,难度大且风险高,每一项任务都考验着建设者的技术与耐心。
面对复杂的工程环境,周飚从不退缩。他深知,作为中国建设者,他不仅代表个人,更代表着中国工程建设者的形象。在井筒装备钢梁安装中,他提出了天轮平台改造设计,这一创新不仅大幅缩短了安装工期,还显著降低了安全风险,为工程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提升机安装工程中,周飚遇到了难题。尽管提升机安装后各方面精度都达到了设计要求,但在挂绳后,滚筒却出现了异常声响。眼看工程即将交接验收,如果不解决好异响,整个工程都将陷入困境。周飚顶着巨大压力,反复思考、多次试验,提出在滚筒对接部位增加楔铁,同时更换螺栓,并对螺丝孔进行扩孔处理的方案。有人担心地问:“这么做真的能行?”周飚坚定地回答:“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判断。”经过反复试验,滚筒异常声响终于消除,工程得以顺利交接。这一创新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赢得了哈方业主的高度赞誉。
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周飚不仅自己努力钻研,还经常带领中方员工学习哈国的施工标准。他说:“只有了解当地标准,我们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我们代表的是中国建设者的形象,一定要按照标准做到最好。”在工程最后的调试阶段,他合理安排工序,加班加点,确保每一个系统都严格按照哈国的规范标准进行施工调试。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不仅提升了工程的质量,更树立了中国建设者的良好形象。最终,哈铜安装工程一次性通过重负荷联动试车,得到了业主的极大好评。
陈康林:刚果(金)项目上的“矿建铁人”
陈康林是铜冠矿建公司2024年度标兵。作为该公司刚果(金)卡莫亚项目部掘进区区长,他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吹响矿建铁军海外建设的先锋号角。
初到海外,陈康林面临诸多困难。语言障碍让交流变得艰难,同胞稀少使他倍感孤独,对家人的思念更是如影随形。但他从未退缩,毅然选择坚守岗位,专注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陈康林积极学习当地语言,深入了解当地文化习俗。面对员工宗教信仰不同,他合理调配工作时间;遇到员工技术水平有短板,他亲自操作示范;发现员工饮食习惯有差异,他提议食堂增加多品种餐食……“不分中国人、刚果(金)人,都是朋友,都是共同战斗的兄弟。”陈康林说道。
在生产管理上,陈康林带领着由中刚两方员工组成的80多人的多元化团队,克服了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工作佳绩。2024年,他的区队完成了65000立方米的掘进量,不仅超额完成了所属公司下达的任务指标,更是为所在项目生产任务的顺利推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认真执行项目部下达的掘进计划,超前谋划生产系统,合理调配人员和设备,带领团队多次提前完成月度和季度掘进任务。同时,他将安全生产作为第一要务,每天坚守一线8小时,认真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坚持给属地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将安全生产理念深深植入每位员工心中。在他的严格管理下,所在掘进区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陈康林不仅在工作中表现出色,个人技能也十分突出。他熟练掌握掘进施工技术和工艺流程,熟练掌握打眼、爆破、支柱等关键技能,能独立解决技术问题,还具备一定的英语和斯瓦希里语交流能力。他积极与项目部其他部门沟通协调,与技术部门紧密合作攻克施工技术难题,与物资供应部门协同保障物资及时供应,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他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铜冠矿建公司在海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哈铜安装工程圆满通过验收,周飚顶着北风,踏着积雪,步履不停地奔赴下一段征程;刚果(金)的工程仍在稳步推进,陈康林和他的团队在春节期间依然坚守岗位,紧张而有序地冲刺“开门红”……在世界各个角落,像周飚、陈康林这样的矿建人还有很多。他们背井离乡,踏遍异国山川,冰雪没有阻挡他们的脚步,烈日也未能让他们退缩。他们用坚韧的毅力和无畏的勇气,照亮这片因艰苦和奉献而充满意义的天地。
(章童 张亚锋 吴凤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