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团公司冬瓜山铜矿的地下深处,蜿蜒的运输轨道如同矿山的动脉,矿石日夜不息地沿着它们“奔赴”地面,转化为宝贵的资源。而保障这条“动脉”持续畅通的,是一群默默奉献的维修工,夏从林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作为冬瓜山铜矿运输区电工班班长,他以精湛的技术、坚韧的毅力和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为运输区的稳定生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初入矿山,青涩逐梦人
时光回溯到1996年,年轻的夏从林中专毕业,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踏入了原狮子山铜矿的大门。彼时的他,在运输区生产班担任漏斗工,凭借着自身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快便能够熟练地操作设备,精准把控矿石的卸料节奏。夏日的井下闷热潮湿,汗水湿透衣衫,他却从未有过一刻懈怠,专注于每一次矿石转运流程,保障生产环节无缝衔接。
2000年,夏从林获得转岗学习电工知识的宝贵机会。这对只有中专基础的他,是机会又是挑战。夏从林紧紧抓住机遇,开启了疯狂学习模式。初入电工岗位,面对错综复杂的电气线路和各类陌生设备,他没有丝毫退缩。白天,他紧跟师傅身后,仔细观察每一次维修操作,小到一个螺丝的紧固、一根电线的连接,大到配电柜的调试、大型电机的检修,他都一 一牢记于心,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要点与心得;夜晚,他埋首于专业书籍,从电路原理到矿山电气设备的构造与维修,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遇到难题,他主动向老师傅请教,或是与工友们热烈讨论,直至把问题吃透。正是有这份刻苦钻研的劲头,让他迅速成长。在短短几年间,便从一名新手电工蜕变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
技术尖兵,故障“克星”
运输区的电气设备常年处于井下深处,井下环境存在温度高、灰尘大、湿度高等,故障时有发生,而夏从林就是这些故障的“克星”。
记得有一回,井下一辆电机车突然停止运行,当时正处于井下运矿关键时期,若不及时处理,整个矿石运输流程将陷入混乱,生产停滞每分钟都意味着巨大损失。夏从林从对讲机里听到消息后,二话不说,带上工具包,迅速奔赴现场。炎炎夏日,巷道环境闷热难耐,狭小的电机车操作室内,他眼神专注,顺着线路逐一排查。凭借丰富经验,他很快判断出是控制电路中的一个通讯模块出现故障,导致信号传输中断。在工友配合下,他迅速更换通讯模块,娴熟地进行安装,仅用30多分钟时间,电机车再次启动,运输编组又顺畅地在运输轨道上运行。
多年来,经他手解决的大小故障不计其数,他也因此成为运输区众人信赖的“技术能手”,只要有他在,大家心里就有底。
随着智能化的建设,井下矿石运输也转向无人化,无人驾驶技术在运输区有轨电机车的应用。面对复杂困难的无人驾驶系统,身为班长,夏从林主动请缨,开启学习之路。
白天,他积极配合无人驾驶技术厂家进行设备调试,并跟随厂家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实操。夜晚,夏从林经常翻开那本被密密麻麻标注过的技术资料,对照着白天实操中遇到的问题,逐一深入研究。遇到疑难之处,他就向厂家技术人员请教,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盲点。
当面对年轻职工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也会细致地为工友讲解操作要点、故障判别方法,把自己摸索出的实操“窍门”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在工区,总能看到他手把手指导年轻工友的身影,从设备启动、运行监控到紧急制动、故障排查等,耐心讲解每一个环节。
在夏从林的带领下,运输区电工班克服了对新技术的陌生感和畏难情绪,逐渐成长为保障井下无人驾驶有轨电机车稳定运行的中坚力量。他们用实际行动,为智能化无人矿山的高效运转铺就了坚实轨道。
悟初心,奋进新征程
夏从林不仅是技术尖兵,更是思想进步的楷模,一心向党组织靠拢。他主动研读党史经典著作,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探寻真理。利用工作间隙,他组织班组工友围坐一起,分享党史小故事,从红军长征的坚韧到改革开放的果敢,一个个鲜活事迹如明灯照亮大家前行方向,让党史学习融入日常生产氛围。
为加深理解,他积极参加矿区党课培训,认真聆听、详细记录,将党的理论内化于心。每次学习后,他总是结合运输区实际,思索如何优化工作:或是提升电机车维修效率,或是强化电路安全保障,力求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
面对困难任务,夏从林总是冲在前头,以优秀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井下设备突发故障,他带头下井抢修,不眠不休,只为保障生产。他用思想蜕变与实干担当为矿山发展添彩,向着成为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目标砥砺前行。
如今,夏从林已在冬瓜山铜矿度过数十载春秋。矿山的艰苦,从未磨灭他对矿山的热爱与奉献初心。
面对未来,他目光坚定。“矿山发展永无止境,电气技术革新脚步不停。我要继续扎根这片土地,和工友们一起守护好运输线,为矿山挖掘更多宝藏。”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在冬瓜山铜矿深处,夏从林就像一束光,照亮了运输区的每一个角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担当与风采,激励着更多冬瓜山铜矿更多矿工为梦想奋进,向着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砥砺前行。
(相英帅)
|